首页

医院概况

医院动态

专家团队

科室导航

党群工作

医疗设备

临床前沿

信息公开

在线留言

快捷导航

医院动态

健康科普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医院动态 > 健康科普

立冬万物收 谨记养藏之道

来源:荣成市中医院  发布时间:2021-11-22  浏览次数:894

寒风乍起立冬至,今年立冬是11月7日,这一天是寒冷冬季的开始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:“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立冬时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。立冬过后,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,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。立冬后阳气潜藏,阴气更盛,草木凋零,蛰虫伏藏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,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。

老年体弱者、慢性病患者往往在节气转换时期容易发病或病情加重(这也是“节”的另一层含义);此外,立冬之后气候寒冷,需要积蓄更多能量去御寒,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。故而,立冬之后,对于平素体质虚弱或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来说,适当通过起居作息、食物或中药膏方的补养,使身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生理平衡,有利于改善体质状态,这也体现了中医“治未病”的防病治病理念。

睡眠充足勿扰阳

《素问·四季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……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”因此,立冬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规律,早卧晚起。多寐而阴血荣养,则阳有所依而精气藏。

研究表明,与清醒状态相比,睡眠是脑功能活动的一种重新组合状态。其与机体的能量保存有关,对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,睡眠能巩固记忆,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。良好的睡眠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。

饮食重御寒养肾

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寒,寒邪易伤人体阳气,而阳气根于肾,平时可增加一些温热食物如羊肉、大虾、鹌鹑、桂圆,以及补肾食物如核桃、栗子,可益肾壮阳、温中暖下、补气生血,从而养肾精助收藏,以提高人体御寒能力。同时宜少食生冷水果,防止寒邪伤及脾胃阳气。

负日之喧补阳气

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,认为常晒太阳能补充人体阳气。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庭栋在《老老恒言》中说:“背日光而坐,《列子》所谓‘负日之暄’也。背梁得有微暖,能使遍体和畅。日为太阳之精,其光壮人阳气,极为补益。”明确提出了“负日之喧”的健身养生作用及科学原理。

现代研究认为,多接受阳光照射,可促进维生素D3的合成,从而增加体内钙的吸收,达到强筋健骨,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。此法尤适用于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。

驱寒就温防开泄

立冬后气温突降,寒为阴邪,常伤阳气。需及时添衣保暖,防止因体虚卫弱感受寒邪而进一步耗损阳气;但婴幼儿、青少年由于新陈代谢旺盛,着衣过多过厚则易致汗出过多、腠理开泄而使寒邪易侵。

一些人热衷于桑拿、足浴等方法进行自我保健,适度应用有利于扶阳助气,改善人体新陈代谢;若过度应用,使汗大泄,则易耗伤人体阴津,与冬令封藏的养生原则背道而驰。立冬之后也不宜频繁大量运动。一方面由于运动强度大而使汗泄,不利于身体阳气的敛藏;另一方面,过度运动本身也损耗自身精气,如《黄帝内经》所云“精气夺则虚”;还有,冬季人体的肌肉、韧带在寒冷空气的刺激下黏滞性增加,使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,各关节的生理活动度减少,室外未经准备活动的剧烈运动易造成运动损伤。

微信公众号

地址: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大道东段101号  电话: 0631-7569693   版权所有 荣成市中医院  鲁ICP备14033507号  技术支持:惠光电子 78e9df29833a4bafc2962459bdbb551.png  鲁公网安备 37108202000125号 875a94f6935dc367f1aec64d16afd81.png